新闻公告返回首页
O2O强势崛起,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坑?
2015年是O2O行业百花齐放的一年。从懒人家政上门保洁、饿了吗外卖到家,到E洗车上门清洗、河狸家上门美容美甲等……众多O2O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,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。
“懒人经济”正在逐渐俘获一众宅男宅女们的心。由于O2O能充分结合互联网经济的线上优势和传统经济的线下优势,传统商户纷纷借助O2O来开展业务,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
然而,在移动互联网越来越“开放”的今天,O2O也无可避免的陷入了一些争议和质疑。在便捷的同时,不仅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暴露出来,商户的信息也越来 越透明。近一年来,因个人信息泄露而遭到销售骚扰,和商户被恶意标注遭遇推广困难的信息屡屡见诸报端。今年年初,《北京晚报》就曾报道过这样的丑闻:洗车 APP软件利用低价促销的方式获取手机用户个人信息,而后将这些信息以每条高5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给保险公司。
随着平台越来越大,数据越来越多,保护商家和用户的隐私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环。
前不久,国外的Truecaller和国内的电话帮都获得了风投,除了产品存在巨大优势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——他们的号码来源是合法的,不会对用户 隐私构成侵犯,也不会对正常号码造成影响。实际上,O2O平台非常多,一部分平台正在尝试用电话号码切入到O2O领域。比如118114、12580等热 线平台就做得很好,这些由基础运营商所推出的热线平台都是在用户申请后,得到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公布其号码,这也就避免了对用户隐私的侵犯。
采用这一模式的O2O平台还有联想系投资的鼎盛摩尔,他引进德国NUK的理念,以总部总机为核心,为旗下所有直营店和加盟店商户重新分配了一个总机号, 把商户的号码保护在总机号码之后,用极客总部总机+专属直通号码的方式确定商户的身份,建立自己的通讯录平台,在最大程度保护了用户和商户双方的隐私,同 时也避免了造成推广号码和私人号码混为一谈的现象。有些O2O平台还推出了保险代理人直通号,还将推出好医生直通号和好律师直通号,这里的“直通号”是一 个创新业务,相当于是一个业务总机,能够通过语音提示分流来电人的需求,消费者一键可与对方通话,有效地保护了这些服务人群的电话号码隐私。
随着O2O模式的强势崛起,大数据带来的商业价值也愈发凸显。在利益驱使下,O2O平台将数据信息售卖给第三方以谋取暴利并不难理解。这种灰色产业链已经成为O2O发展的绊脚石,只有加强行业监管,最大程度杜绝隐私贩卖的灰色产业链,O2O才能往更高的层次迈进。